在汽车领域,宝马作为全球顶级制造商之一,代表着品质和速度。在产改中,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宝马)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改革工作。在思想建设、技能提升、职业发展、创新创效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广“双元制”教育,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搭建多元化的职业成长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成长成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华晨宝马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高度重视员工成长与发展,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华晨宝马通过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将技术能手、优秀工人等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学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提升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增强产业工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引导产业工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通过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工匠技能展示等活动,让产业工人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组织党群共建活动,赴井冈山、韶山、古田等红色圣地学习,让产业工人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开展企业优秀职工红色文化之旅,探访红色景点和先进企业,增强产业工人对红色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公民,华晨宝马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保障产业工人权益作为核心要务,着力构建精准化、全方位的权益保障与服务体系。在高标准履行法定社保义务基础上,华晨宝马创新推出按需选择的弹性福利计划,让员工根据个人及家庭需求自主配置商业医保、养老储蓄等方案,显著提升其健康和养老保障的全面性与适配性,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公司与工会系统化地提供涵盖“7×24小时”个人权益咨询、节日慰问、特殊群体关怀、文体活动到法律援助等多维度的普惠性与特殊性服务,将企业服务与工会关怀精准传递至每位产业工人,织实织密服务网络。此外,华晨宝马始终畅通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渠道。除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外,还依托覆盖全员的内部门户平台,实时发布政策信息、活动动态及调研成果,运用数字化手段高效汇集、评估员工诉求,动态优化服务策略,实现员工意见“有呼必应”、合理关切“落地有声”,确保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华晨宝马积极与沈阳市三所职业院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将德国宝马先进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本地职业院校。在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晨宝马成立“华晨宝马培训中心”。以此为依托,采用“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在岗实训”的“1+1+1”职业教育新模式,构筑起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体系。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培养587名技术人才,其中涌现出多名青年技术能手和专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目前,华晨宝马工会已成功建成15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2家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6家获省总工会命名,3家获市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命名。这些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劳模为核心,以技术骨干为成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随着创新工作室的不断发展,公司建立起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建立了宝马-首钢创新工作室联盟、宝马-国网-东大三方创新工作室联盟、宝马-瓦轴创新工作室联盟等多个互补性联盟关系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人才、设备、技术、创新思维等优势资源互补,共同推进各领域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落地,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华晨宝马承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沈阳市华晨宝马汽车产业链企业职工劳动竞赛。公司精心策划开展汽车钣金工实操竞赛、钳工高手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物流设备实操竞赛、智能产线装调实操技能竞赛等五大项九小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直接参赛职工达1330人。这些竞赛项目紧密结合汽车生产实际,涵盖汽车制造各个关键环节,全面考察参赛职工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竞赛,不仅为职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在竞赛中不断学习、提升技能,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推进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