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提到过,1958年5月12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轿车,终于顺利从车间驶出。照片上,东风轿车驶进了,毛主席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在怀仁堂亲自见到了这辆车,并一同坐进车内。毛主席感慨万分地说道:“我们终于坐上了自己生产的轿车。”但当时,一汽厂长饶斌并未显得过于激动,反而显得更为欣喜,因为他在观察主席试车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东风轿车的车身较小,高大的毛主席进出时略显不便。显然,距离这辆车成为主席专用座驾,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毛主席的座驾必然要更豪华、定制化。
然而,时间紧迫,任务重,如何尽快制造出这样一辆车呢?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一汽的技术团队决定将克莱斯勒轿车作为设计蓝本,开始研制新型的高级轿车。车身的制作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模具,并通过多次压制才能成型。可是眼下的情况是,连图纸都来不及绘制,更别提制作模具了。厂长饶斌与设计师们深入讨论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没有时间,那我们就直接用锤子敲打。”于是,拥有丰富钣金经验的上海师傅陈福贵应邀前来,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他带领两名徒弟,通过地面放样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敲打车身。仅仅二十天,他们便通过这种手工方式完成了车身的打造。
车身有了,但发动机该如何解决呢?毛主席的专车必须配备最顶尖的发动机。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是具有200多匹马力的V8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50年代被视为顶级技术,除了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制造的豪华车,只有苏联刚刚为领导人的专车使用了这种发动机。然而,当时中国并不具备这种技术,如何突破这一难关?饶斌立即组织了攻关小组,集合了大学生和技术大师们一起攻克难题。从挺杆的材料、精度到使用的润滑油等,每一项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实验,设计了超过100个方案,并逐一进行验证。
随着中国第一辆高级小轿车的研制即将成功,饶斌总算松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挑战——周总理曾明确指出,这辆车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于是,饶斌找到了一位名叫程正的设计师,他曾在征集解放牌卡车设计图时,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那么,程正是如何为红旗轿车注入中国特色的呢?这就是红旗轿车最终的设计成果:车身采用深沉的黑色,前脸的格栅受中国传统建筑中如意、寿桃与扇子形状的启发,设计成了扇面形状。车尾的灯光则参考了大红宫灯的造型,彰显中华文化的传统之美。引擎盖上的红旗徽标迎风招展,正与“红旗”这一名字遥相呼应。
在内饰设计方面,程正进行了极具创新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更多中国元素与传统工艺。仪表板上的涂层,选用了来自福建的上等大漆——“赤宝砂”,独具匠心。1958年8月2日下午,第一辆红旗轿车正式亮相,庆典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举行。红旗轿车从一汽厂房驶向位于长春的锦程大街,整个城市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周总理成为首位乘坐红旗车的领导人,红旗车刚一研制完成,便被定为周总理的专车。
1959年10月1日,两辆红旗阅兵车出现在建国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上,首次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这一由一汽打造的高端轿车。从此,红旗轿车成为了历年阅兵的专用车。时光飞逝,经过64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已从零起步,成功实现了中华儿女长期以来的造车梦想。如今,中国的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迈向世界汽车产业的新高峰,离实现汽车强国梦已经越来越近。